
(华医寰宇首届仲景杯各人中医牛东谈主大赛-预赛)刘景彬——镇水神兽真武汤合附子汤合温胆汤休养全身水肿不行行走案
发布日期:2025-03-14 11:37 点击次数:139
刘景彬,男,来自山东,中医副主任医生
擅长中医治疗赤子伤风咳嗽,泛泛一剂知两剂愈疗。治疗临床种常见病,多发病,如:内科肺系病,心脑病,脾胃病,女科不孕不育,痛经,结疖,男科病,阳痿早泄,皮炎,湿疹,遗尿,赤子发育渐渐,多动证,相称善长失眠,抑郁症,心脑病的中医治疗。临床实战深爱经方,临床教化丰富,本东谈主应允愿用我方的所学,以最优质的作事尽心全意作事于匹夫匹妇匹夫平民!
一:真武汤合附子汤合温胆汤休养全身水肿不行行走案患者:李某女 98岁,初诊日历:2022.11.10。
主诉:混身水肿伴稍举止后气喘三天。
现病史:患者一个月前夕间时起床失慎跌倒,后常反复身体不适,经笔者中医药颐养而愈,三天前无显明诱因地出现全身水肿,皮包水样肿,稍动则气喘,混身无力,烦乱难过,夜时夜不成眠难卧,患者为我本东谈主姥姥,家里东谈主合计得了怪病,说让巫师看得其前边濒临汪洋洪水,老浑家己手足无措,遂准备后事,于是打电话让我开中药试试,遂诊!
现时症:身体瘦高,精神颓败,混身无力,动则气喘,走路需两个东谈主辛勤的搀扶,不行独自行走,老欲向右侧倾倒于地,兄弟冰凉,全身严重水肿(皮包水样肿),口干口粘口燥,前胸部不适心乱,后背发冷发紧,右侧髋膝要津难过烦乱,双下肢痿软无力,不行撑劲,寝息差,曲折难眠,胃脘部胀满,大便稍干,两日一溜,小便频夜尿7~8次,纳食略差,舌质略胖尖有瘀点,舌下脉间接,中根苔黑厚腻,脉弦滑。查体:血压140/90毫米汞柱,听诊心率75次/分,律皆,可闻登科三心音奔马律。上腹部稍硬,无压痛,双下肢重度指凹性水肿。
全身水肿,不行鍑睚行走,欲向右侧倾倒,《伤寒论》第82条辨:太阳病发汗,汗出不明,其东谈主仍发烧,心下悸,头眩,身瞤动,振振欲擗地者,真武汤主之。在这里首选真武汤。
老浑家还口干口燥口粘,为什么还会口干口燥呢?她身上的水肿的水都是病理的水,津不上承的现象,前胸部不适,心乱,后背部发冷发紧,后背为什么会发冷发紧,后背是咱们的太阳经,太阳经太虚了,虚得太锋利了,右侧髋要津难过烦乱,这时个,咱们领先就会猜想附子汤。《伤寒论》第304、少阴病,得之一二日,口中庸,其背恶寒者,当灸之,附子汤主之。305、少阴病,身体痛,兄弟寒,骨节痛,脉千里者,附子汤主之。
双下肢痿软无力,寝息差,曲折难眠,胃脘部胀满 ,再加上还有一个苔腻,这时就会猜想温胆汤,孙念念邈的《令嫒要方》和《令嫒翼方》,温胆汤的原文: “治大病后,虚烦不得眠,此战栗故也,又此方。
大便两日一溜,稍干,夜尿每天7~8次,纳食略差。为什么会大便干,吃饭不好了呢?因为全身水肿,胃肠功能也衰退了,大便出现燥结现象,舌下脉有迤逦,舌中舌根苔都是黑腻的,血压140/90,心率75,有心衰的心律,第三心音奔马律,又下肢重试凹性水肿。
会诊:水肿心功能不全(IV级)
治疗:真武汤合附子汤合温胆汤加味。
处方:茯苓30 、白芍30 、白术20、附子15 、生姜30、陈皮10、枳壳10、竹茹10、焦神曲10 、车前子30 、东谈主参10、怀牛膝30。水煎服三剂日一剂。浓煎成三百毫升,一日三次,小口频服。
二诊2022.11.15,患者述较前有劲了,后背冷紧不适,右侧髋膝要津难过不敢撑劲,但两个东谈主搀扶不辛勤了,夜眠差,心烦乱,难以入睡,胃脘部前胸部发防碍感,食后更甚,夜尿7~8次,大便稍干,舌脉同前。
真武汤,附子汤,温胆汤接着用,温胆汤服了,寝息莫得改善,她腹黑病,得有治腹黑的药,这时就猜想了《金匮要略》胸痹肉痛短气病篇:胸痹,胸中气塞短气,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,橘枳姜汤亦主之。是以,就把橘枳姜汤也合上。然后栀子豉汤,她老是睡不着,还有热,就选了栀子和豆豉,不即是,心中恼恨,卧起不安,虚烦不得眠,发汗吐下后,虚烦不得眠,若剧者,必反覆倒置,心中恼恨,栀子豉汤主之。于是就采取了栀子豉汤。
处方:真武汤合附子汤合温胆汤合橘枳姜汤合栀子豉汤加味。
方药:茯苓30 、白术30 、附子20、 白芍30、生姜30、陈皮60、枳壳10、竹茹15、东谈主参10、栝楼30、栀子10、豆豉30。三剂煎吃法同前。
橘枳姜汤的不传之谜即是陈皮的量与生姜的量是2:1,是以陈皮在这里用了60克,生姜30克。由于她自己是一个寒性体质,栀子的用量只用了10。
三诊:2022.11.18,精神好转,寝息己能坦然入睡,水肿见消,好转30%,要津难过裁汰,后背冷紧见轻好转30%,胃脘胸部防碍感好转50%,大便己畅,不干不稀,日两次,舌脉同前。上方改附子25克,煎吃法同前。
四诊2022.11.22,舅妈发视频己能行走,夜眠可,夜尿3~4次,水肿好转70%,要津难过好转80%,胃脘胸部防碍感好转80%,舌脉同前。现不绝巩固治疗中。
五诊:2023年07月,此方坚合手服用尽半年,患者要停药,说不想再庄重了,于是停服五天,舅妈下昼打电话给我说,姥姥发烧了,还肿,遂开会准备后事,我其时有事走不开,晚上去诊,发现发烧为外感所致,混身有汗,怕冷,纳食颓败,舌,脉同前。
分析病情:①原发病复发,原方改茯苓60,黑顺片30,浓煎分两次服用。②新发外感,怎么治呢?一皆用行吗?这个不淡薄一皆用,因为一个是补虚的,一个解表的,是以,在这里要分开喝,虚东谈主伤风,柴胡桂枝汤为第一方,这是王庆国真挚频频讲的一张方子,因为她混身不繁华,加了一个石膏在内部。
处方:柴胡30、黄芩10、清半夏10、东谈主参10、生甘草10、生姜15、大枣15、桂枝15、白芍15、石膏30。三剂,让其浓煎分三次服用。
由于她前边停药,这一次就喝了五次用药,都是脓煎。
六诊:神奇的是,当是舅妈其时问我见过临终前的发烧莫得,我说见过,凭据她其时精神现象不相沿,若三天后热退,则不消惦念,也许老天爷保佑,次日热退,巩固两天未发烧,原方不绝浓煎服用,就开了三天的柴胡桂枝汤。
七诊:2024年11月,舅妈打电话说姥姥现象不好,轻狂,双下肢轻度水肿,后背冷,后背需用一滚水袋暖着,纳可,二便调,舌脉同前。
其实正本的药一剂她们嗅觉好转了吃六七天,我得知嗅觉药力决定死活,遂改茯苓90,黑顺片90,药后肿和冷有改善,但仍有轻狂,这个轻狂是热吗?不是,已经寒,这个虚阳上浮,这个时分,遂改黑顺片120,茯苓120。先煎黑顺片一到两个小时,以不麻舌为度。嘱一剂浓煎一天小口频饮日一剂。她老东谈主家偶合腊月二十六诞辰,从内心嗅觉大去之期不久矣,况兼其时又有一次发烧,我又按前列治疗三剂柴胡桂枝汤,其时舅妈闪开一剂,说恐过不去诞辰了,没猜想的是过了诞辰就过年,过了年过十五,一直到当今,虽有一两次发烧,也安然拿下,当今又改一剂一周服用守护治疗。
(一)药物领路咱们读完这个医案,中医即是这样让你稀里费解的在世,就算是一百岁,那又怎么样,唯有身体调养好了就没事。
真武汤为什么会有这样好的疗效?第一个附子,这个是莫得写在教科书里的温阳药,咱们就知谈温阳气,附子把血温起来,血就运行快了,不就活血了吗?
附子——《神农本草经》:味辛,温。主风寒寒湿,踒躄,拘挛,膝痛,不行行步。这个湿,一温不就化了吗?
《名医别录》:味甘,大热,有大毒。主治脚疼冷弱,腰脊风寒挚友冷痛…...为百药长。腰脊风寒挚友冷痛,这即是姥姥的后背冷吗?
茯苓——《神农本草经》:味甘,平。利小便。利小便,即是病邪从小便走了,水液排出来了,不即是水肿就消了吗?
《名医别录》:无毒。大腹淋沥,膈中痰水,水肿淋结。这一句已经与水关系。
芍药——《神农本草经》:味苦,平。利小便,益气。咱们都知谈东谈主参补气,黄芪补气,说到芍药补气可能大部分东谈主都不知谈。芍药是补气养阴,利小便活血的一个很好的药。
《名医别录》:味酸,微寒,有小毒。主畅通血脉.....散恶血,逐贼血,去水气,利膀胱。这不即是洁净腑吗?
白术——《名医别录》味甘,无毒。主治……消痰水,逐皮间风水结肿。白术有两方面的作用,第一个不错把平方的组织津液运输到脏腑组织养分,然后把病理之水排出去,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,水来土淹,这即是白术。别录说消痰水,逐皮间风水结肿,这不即是治水的吗?
生姜——《神农本草经》:味辛,温。出汗,逐风湿痹。出汗,即是开玄府,开鬼门。
《名医别录》:味辛,微温。去痰,下气。
生姜皮逐个五皮饮、多皮饮,这不都是有生姜皮吗?
神奇的发现,真武汤这五味药,都与水关系系,那即是镇水方,是以,真武汤即是镇水神兽。古东谈主叫真武,四大神兽方之一,真武汤在这里就无缺的体现。
(二)、临床教化一、真武汤适用于脾肾阳虚,水湿泛滥所致的心水,晕厥,心悸,怔忡等心脑病证。
1、脾肾阳虚——畏寒肢冷,作为不温,神萎嗜卧。
2、水湿泛滥——心下动悸,气上冲胸,晕厥,下肢浮肿,舌淡胖嫩,有齿痕,苔白水滑,脉千里迟而弱。
二、方证:动则头晕,动则心悸,作为相称是双下肢水肿或千里重难过,后背冷,腹痛,小便特别(多为小便少),面色㿠白,大便稀或有泻肚。舌淡胖,苔白,精神颓败,眼花,脉千里或千里滑。
主证:动则心悸或头晕,后背冷,下肢水肿或小便量少。
咱们学会这个真武汤,就一句话,一动就心慌或者一动就头晕,这个与苓桂术甘汤有一比,关联词,他冷的和下肢水肿都比苓桂术甘汤要严重。
三、少阴阳虚水泛:治水三法:开鬼门,洁净府,去菀陈莝。
开鬼门——宣肺透表:真武汤加麻黄,葶苈子,蛤蚧。
洁净府——行水利尿:合五苓散加车前子,千里香,肉桂。
去菀陈莝——散结通络,活血化瘀:加益母草,泽兰叶,丹参。
——充血性心力穷乏、高血压,低血压,内耳晕厥症属阳虚水泛证者。
四、真武汤是治疗心力穷乏的专方附子——强心,好像促进心肌收缩,加多心搏出
茯苓——利尿,对心源性水肿利水后果尤佳;
芍药——扩血管;
白术——运脾化湿;
生姜——利水消肿,温中化饮。
五、附子:1、附子一枚:约为15g,
2、附子多从10~15g启动,每周可加多3~5g。
3、附子先煎,临床在煎煮时,需将附子先煎半小时,以减毒增效。
六、古法加减:咳——干姜,细辛,五味子。
小便流通量多时——去茯苓;
泻肚下利——去芍药加干姜二两;
若吐逆——附子加生姜。
吐逆更甚者——生姜汁代替
若心下悸,小便不利者——去黄芩加茯苓四两;水肿,茯苓可用30g、60g、120g。
七、类证阔别1、苓桂术甘汤:疏通之处为动则心慌,头眩,肢体震荡。不同为真武汤会出现后背冷,下肢水肿,苓桂术甘汤有气上冲。水肿莫得真武汤显明,寒象也莫得真武汤显明,在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都是共用合并个条规,
2、附子汤:主治阳虚寒湿证,不错与真武汤合用。症见身体骨节难过,恶寒肢冷,苔白滑,脉千里微
3、理中类方(腹中凉)主治中焦虚寒证、症见腹痛喜温,吐逆下利,腹满不食,口淡不渴,舌淡苔白,脉千里迟,及赤子慢惊,病后喜吐涎沫,胸痹由中焦虚寒者。理中汤即是中焦里阳虚,中焦虚寒,莫得水肿
4、桂枝东谈主参汤:是内外双解,虚寒双解的一个方,主治太阳病,外证未除而数下三,遂协热而利,利下不啻,心下痞硬,内外不明者。
5、四逆汤:即是二十个字,身体难过,兄弟厥寒,脉微欲绝,小便清胀,大便稀溏,主治少阴之阳气衰微,阴寒内盛证。症见作为厥逆,神疲欲寐。
这五个天然都是寒证的方,关联词,与真武汤是不相通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作事,悉数实质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实质,请点击举报。